查看原文
其他

新起点 新征程!凝聚磅礴力量 永攀科技高峰

紫东君 人民中科研究院 2024-01-09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设科技强国



2022年我国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
中国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

上升到2022年的第十一位



我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
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让我们一起
回顾2022年
我国取得了怎样的重大科技成果


基础前沿  探索不息

“天眼”观天、“嫦娥”探月、“夸父”逐日……一年来,我国基础前沿方向持续涌现重大创新成果。


01 中国天眼”FAST的“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


科学家通过“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首例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FRB 20190520B,并将其定位于一个距离我们30亿光年的矮星系。这一发现对于更好理解快速射电暴这一宇宙神秘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该发现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团队,通过“中国天眼”FAST的“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优先重大项目完成,相关成果6月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02 我国首次发现月球上的新矿物


9月9日,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上的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


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呈柱状晶体,存在于月球玄武岩颗粒中。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月球上新矿物的国家。



03 “夸父一号”最新科学图像发布


在太阳探测领域,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10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启对太阳的探测之旅。


12月13日,“夸父一号”最新一批科学图像在京发布,其中多幅图像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验证了其三台有效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



04 “墨子号”实现量子态远程传输


5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陈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实验对六种典型的量子态进行了验证,传送保真度均超越了经典极限。千公里的距离为目前地表量子态传输的新纪录。这一出色的工作为未来构建全球化的量子信息处理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



05 规模最大的小鼠单神经元全脑投射图谱问世


在我国科学家努力下,迄今构建规模最大的小鼠单神经元全脑投射图谱问世。3月3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一神经科学》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


这项最新研究,在国际上率先重构了小鼠大脑前额叶皮层6357个单神经元的全脑投射图谱,是此前国际上所有研究小鼠单神经元全脑投射数量的两倍以上。研究还揭示出前额叶皮层内部联接和外部投射的规律,提出前额叶皮层可能的工作模型。



重大成果  持续涌现

航母下水、空间站巡天、深海探秘……一年来,重大成果的持续涌现彰显我国科技实力显著跃升。


01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


2022年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


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02 神舟十三号搭载的作物种子顺利出舱


4月2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京完成开舱。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搭载的作物种子顺利出舱。据了解,此次搭载神舟十三号返回的不仅有中药材种子,还有水稻、食用菌、生菜等各类植物种子。它们来自不同地区、单位,有些侧重于基础研究有些则侧重于品种培育。


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航天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创造农业育种材料、丰富基因资源,是一种将辐射、宇航、育种和遗传等学科综合起来的高新技术。




03 探索二号”搭载“深海勇士”号探秘深海


5月11日,“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返航圆满完成2022年度深海原位科学实验站第一航段任务一一深海原位实验室在南海冷泉区的海试任务。


在完成深海原位实验室海试任务的同时,通过“深海勇士”号在南海冷泉区开展了冷泉流体渗漏的生态环境效应科考,获取了海马冷泉区及其东北方向的两处新生冷泉活动区一批重要的流体、沉积物和生物样本,并通过深海原位实验室对其中的一处渗漏口进行了流体组分、微生物群落等的72小时原位观测。这次科考也对进一步揭开南海冷泉的神秘面纱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04 全球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东航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国产大飞机在2022年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2022年12月9日,国产大飞机C919的全球首家用户东航,正式接收首架C919飞机,标志着国产大飞机迈出市场运营的“第一步”,也标志着中国民航运输市场首次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


12月26日,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东航的全球首架机的首班验证飞行开启,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标志着东航全球首架C919总计100小时的验证飞行拉开帷幕,将全面检验东航C919商业运行各项工作的可靠性,为后续顺利投入商业载客飞行奠定坚实基础。




05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刷新运行纪录


10月19日,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采用了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电流能力可达到2.5兆安培以上,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人造太阳”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高密度条件下发生核聚变,产生了和太阳光非常相似的热量,这些热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这被视为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强大的基石之一。




科技创新  服务生活

一年来,许许多多的社会民生科技创新成果为美好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01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面建成投运


3月25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2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是我国核电企业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已成为中国为世界贡献的三代核电优选方案。



02 人工智能MOML算法保障冬奥气象预报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为了让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有良好发挥,往往对预报的精细度要求更高,甚至达到百米级、分钟级,这一直是国际气象界的难点。


对此,我国开发出人工智能MOML算法赋能天气预报模型,使预报更精准。据了解,MOML算法在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天气要素上已取得突破,不仅可以很好地辅助预报员,大幅减少预报员的工作量,相比常规方法来说,它将预报的准确性提高了10%以上。




03 成功克隆野生玉米变异基因


11月17日, 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科研人员终于从野生玉米克隆了控制玉米高蛋白品质形成和氮素高效利用的关键变异基因Teosinte High Protein 9 (THP9)。      


由于普通玉米籽粒蛋白含量较低,大部分杂交种籽粒蛋白含量不到8%,因此饲料中需要补充大豆蛋白,然而大豆严重依赖进口,这些成为了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卡脖子”问题。如果普通玉米蛋白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当于中国可以少进口近800万吨大豆。




04 我国独创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粮食”提供新路径


4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催化》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


我国科学家独创了一种二氧化碳转化新路径,通过电催化与生物合成相结合,成功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路径。




05 瞄准肿瘤治疗前沿质子装置国产化加速


5月,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180度旋转束治疗室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启用,首批患者接受治疗。


质子治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有治疗精准副作用小、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据悉,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研发是在上海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以及“十三五’时期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完成的。

回首这一年
意义非凡


中国科技发展不断迸发创新活力
永攀科学巅峰向世界展示中华魅力

2023年
更大的考验摆在我们面前
但我们无畏一切考验的淬炼

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我们将凝聚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


乘风破浪
一往无前



责编:孙浪

监制:李红梅


往期内容

照“谣”镜 | 治谣清谣已成全民共识

回顾2022 | 政策聚焦网络安全 助推产业与技术稳步提升

数据安全与治理 | 盘点2022年网络安全领域数据泄露大事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